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2025-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呈现“国产化加速、技术融合深化、场景创新多元”三大主线%,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与绿色制造技术或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中抢占先机,方能在“智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自2020年以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3年销售额达725.38亿元,同比增长14%,2024年增至842.62亿元。然而,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及下游需求分化影响,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4.5%至30.2万台,但产量仍同比增长14.2%至55.6万台,凸显国内产能扩张与出口潜力。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协作机器人成为唯一两位数增长品类,2024年前三季度出口量增长超50%,预计2025年出口占比突破25%。
SCARA机器人受益于3C电子行业复苏,2025年TOP5厂商市场份额或超70%。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推动市场,预计2035年全球规模达380亿美元,2025年或步入量产阶段。
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市占率从2020年的6.2%跃升至2024年的15.3%,打破日本HD垄断
一体化关节模组:埃斯顿推出集成伺服+减速器的第三代关节模块,体积缩小40%
模块化设计:拓斯达开发可快速重构的模块化机器人,产线数字孪生应用:新松机器人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模型,故障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2%
2024年,外资品牌(如发那科、ABB)在华销量下滑明显,而国产头部企业(埃斯顿、汇川技术)逆势增长。发那科以11.1%市场份额居首,埃斯顿、汇川分别占9.4%、9.1%。
国产化率突破60%:2025年国产厂商销量占比预计超60%,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推动替代加速。
价格战与行业洗牌:增量市场匮乏导致“内卷化”竞争,中腰部企业面临出清风险。
减速器:国产谐波减速器(如绿的谐波)与外资本体厂商合作加深,2025年或批量导入外资供应链。
伺服系统与控制器:禾川科技、华成工控等企业技术突破,国产化率提升至40%以上。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AI智能体:大模型(如DeepSeek-V3)降低算力需求,提升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推动工业场景智能化。
协作机器人:负载边界扩展至30kg以上,焊接、码垛等细分场景应用加速渗透。
技术拐点:2025年或从研发转向量产,埃斯顿、汇川等企业布局工九游娱乐业人形机器人,瞄准汽车制造等高精度场景79。
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部件占成本30%以上,国产供应链加速成熟。
需求端:三大基本盘(汽车、3C、新能源)中仅3C与汽车零部件支撑增长,新能源行业拖累整体需求。
资本端:2024年行业融资额同比下滑25%,资金向机器视觉、力传感器等细分赛道集中。
政策协同:加大AI、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研发补贴,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产业链协同 。
技术攻坚:优先突破力传感器、3D视觉等“卡脖子”环节,提升国产设备附加值。
出海战略:协作机器人、物流自动化设备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对冲国内需求波动。
2025-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呈现“国产化加速、技术融合深化、场景创新多元”三大主线%,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与绿色制造技术或重塑全球竞争格局。企业需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中抢占先机,方能在“智造”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服务化: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渗透率突破40%,催生千亿级后市场
如需了解更多工业机器人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九游娱乐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