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以来,狮头股份复牌后连续收获4个涨停板,股价较去年8月底累计上涨超300%。
究其原因,是3月7日晚公司披露的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杭州利珀科技100%股权,同时向实控人旗下公司定向增发募集配套资金。
这次交易也意味着,狮头股份在25岁的实控人吴靓怡领导下,正从亏损的电商业务转向机器视觉领域,以谋求新的增长曲线。
据机器视觉产业联盟(CMVU)预测,机器视觉行业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311.5亿元增至2026年的579.4亿元。利珀科技作为浙大博士团队创建的技术型企业,2024年营收达4.16亿元,净利润4109万元,表现也较为亮眼。
然而,对于已连续两年亏损的狮头股份来说,这场跨界并购能否转化为实质性增长,尖端技术能否有效融合,仍存在诸多变数。
在当前A股市场对科技概念普遍乐观的氛围下,这一交易究竟能带来多少实质价值,值得市场理性思考。
狮头股份于2001年在A股上市,原本是山西省一家知名水泥生产商。2013年起,面对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环保政策趋于严格,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当年净利润亏损达1.30亿元,这一局面迫使公司寻求转型。
第一次转型始于2016年,狮头股份剥离水泥业务,收购浙江龙净水业进入净水市场。但这次尝试效果不佳,2017年公司净水业务营收仅0.87亿元,加上龙净水业约7000万元的商誉减值,导致公司净亏损5072万元,甚至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在重庆地产商吴旭控股后,狮头股份发起第二次转型,收购昆汀科技进军电商服务领域。
结果还是不尽人意,2023年财报显示,狮头股份营收4.58亿元,同比下降22.16%;净亏损7759万元。电商经销业务和代运营业务分别下滑19.88%和51.13%。
与此同时,成本却持续上升,2023年销售费用达1.02亿元,管理费用达0.55亿元,远高于2020年水平。而最新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亏损仍将持续,范围在2600-3100万元之间。
目前,狮头股份官网对“业务布局”作出介绍:“全渠道营销推广与品牌运营能力、基于消费者洞察的创新营销策划能力、战略聚焦宠物食品及宠物相关品类。”官网标出的合作品牌与自有品牌皆为宠物食品。
此次收购利珀科技,标志着狮头股份在吴靓怡领导下的第三次转型尝试。吴靓怡出生于200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持有企业风险管理硕士学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交易中,实控人以6.69元/股的价格参与定增,高于6.08元/股的收购价格,并承诺36个月锁定期,表明了对交易前景的信心。
被收购方杭州利珀科技成立于2012年,由浙江大学博士王旭龙琦领衔创立,专注于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机器视觉主要帮助工厂解决生产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过程中“质量检测”和“效率提升”的难题,相当于给生产线装上了智能化的“眼睛”和“大脑”。
利珀科技核心竞争力在于自研的光学成像系统、机器视觉算法和开发平台,已在光伏、半导体、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建立了技术优势。
2024年,利珀科技不仅实现了4.1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7.79%),还创造了4109万元的利润(同比增长超40%)。
为确保并购后的稳定过渡,利珀科技核心团队做出了多项承诺。创始人王旭龙琦承诺终身不从事竞争业务,其他核心成员承诺60个月内不参与同业竞争。这些条款远超行业惯例,为技术团队的稳定提供了一定保障。
行业人士向我们透露,随着制造业智能化程度的升级,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光伏、半导体、电池等领域对精密检测的需求激增,为技术领先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利珀科技已在这些领域建立了一定优势,产品覆盖隆基绿能、中芯国际等头部企业,市场口碑良好。
首先,是业务整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合问题。电商服务与机器视觉技术缺乏天然联系,双方在管理风格、人才结构和发展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狮头股份需要思考,如何在保持利珀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资源互补。
其次是资金压力,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狮头股份货币资金仅4245万元,而市场预估利珀科技估值可能在10-13亿元之间。
尽管通过股份发行可缓解部分压力,但高额并购对已连续亏损的狮头股份来说仍是不小负担。
市场竞争同样构成挑战,机器视觉行业中,基恩士、康耐视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奥普特、天准科技等也在积极扩张。
利珀科技虽有技术优势,但在规模和资金实力上与竞争对手仍有差距,需要持续投入才能保持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在狮头股份2月21日公告收购意向前,公司股价已有明显上涨。当天还有三名自然人投资者新进前十大股东,复牌后两日浮盈超过20%。这种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更深层的讨论。
从政策环境看,此次交易符合2024年证监会《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对狮头股份而言,收购利珀科技是进入高成长、先进科技行业的机会;对利珀科技来说,被上市公司收购则是一条资本退出通道。
我们认为,狮头股份通过跨界并购进入新兴行业,这种策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企业对新业务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而非仅靠概念炒作带来的短期股价上涨。
目前,市场短期内反应十分热烈,对投资者而言,需要谨慎区分企业的概念炒作与实质转型,才能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